跳至主要內容
生活智慧

年金扣稅懶人包 | 什麼是年金?剖析 2024年金扣稅上限、條件及申請教學

12/2024

每年報稅的時候,你是否都為高額的稅款煩惱,希望如何減少交稅,保留儲蓄為退休作準備?扣稅年金正正能夠為你解決問題。這篇文章將解釋什麼是年金,為你剖析 2024年金扣稅上限及條件,以及如何申請扣稅

 

什麼是年金?
  

年金為長期的保險產品,把投保人的資金轉化為穩定的現金收入。年金大致上可分為即期或延期、終身或有限領取期。

 

年金的種類 
 

延期年金 (Deferred Annuity)

「延期年金」則設有累積期,投保人可以分期或一次過繳付保費,在累積期內滾存利息及再投資,直到退休後才轉化為現金收入。

 

合資格延期年金 (Qualifying Deferred Annuity Policy / QDAP)

政府為了讓市民更好的準備退休生活,在2019-20課稅年度開始提供稅務優惠,讓購買合資格延期年金 (QDAP)的納稅人可以就保費扣稅。合資格延期年金 (QDAP)必須經保監局核證,並符合保監局準則。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的銷售文件上會印有「QDAP」字樣的標誌。

 

即期年金 (Immediate Annuity)

即期年金為一次繳付保費後,便可每月得到現金收入。政府推出的香港年金計劃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合資格年金保費是多少?

延期年金產品需符合保監局發出的指引,其保費才可以扣稅。保費總額最少為18萬元,供款期最少5年。

 

可扣稅年金有申請扣稅的條件
 

保單持有人:你自己、你的配偶、或你及你的配偶

保費繳款人:你自己、你的同住配偶;或你及你的同住配偶

年金領取人:你自己、或你在有關課税年度內任何時間的配偶、或你自己及你在有關課税年度內任何時間的配偶。年金領取人同時必須在有關課税年度內持有香港身分證。

你可以申請扣除由你配偶繳付的保費,但你與配偶不能就同一筆款項申請扣除。如要分攤扣稅額的話,你與配偶必須達成協議,否則申請不會獲稅局考慮。

 

年金扣稅申報方法及所須文件
 

如要申請扣除合資格年金保費,你可在報稅表的第10部,填寫你或配偶作為年金領取人的合資格年金保費。保單可能設有附加保障及保費徵費,這些都不計算在合資格保費內,不能用作稅務扣除。因此,為方便投保人填寫報稅表,保險公司每年會在課稅年度結束 (即3月31日) 後40日內向投保人提供保單年度摘要,列出該年度已繳交的合資格保費金額。

你提交報税表時,無須提交證明文件,但須保留由保險公司發出的延期年金保單年度摘要或保費支付紀錄,為期6年。

 

年金扣稅上限是多少?
 

自2019-20課稅年度開始,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和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合計的扣稅上限為每年$60,000,並先以可扣稅自願性供款計算,餘額則用作扣減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

 

年金扣稅計算方法及例子
 

個人例子

以獨立個人為例,假設A先生全年入息為$480,000,減去基本免税額$132,000,沒有任何扣除及其他免稅額,應課稅入息實額便是$348,000。按累進税率計算,應課稅入息實額超過$200,000的餘額,須要以最高稅率17%計算。如果A先生購買了合資格延期年金,便能夠申請扣稅。以保費的扣稅上限$60,000計算,最高節省的稅款便為$60,000X17%=$10,200。

 

夫婦分開報稅計算

至於夫婦,如果他們都是納稅人及分開報稅的話,每人可享有$60,000的扣稅上限。假設B先生和C女士夫婦各自為自己購買了$70,000及$40,000保費的合資格延期年金。B先生可與C女士協議分攤扣稅額,B先生扣除$60,000的保費,C女士扣除自己$40,000的保費及其丈夫$10,000的保費。以最高稅率17%計算,節省的稅款便為($60,000+$50,000)X17%=$18,700。

 

夫婦合併報稅計算

如果夫婦選擇了合併評稅,同樣每人享有$60,000的扣稅上限,合共$120,000,能夠應用於夫婦合計的總入息。

假設夫婦其中一方全年入息為$600,000,另一方為150,000。在沒有任何扣除及其他免稅額,應課稅入息實額便是$486,000。按累進税率計算,應課稅入息實額超過$200,000的餘額須要以最高稅率17%計算。他們各自購買了$60,000保費的合資格延期年金。由於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免稅額及扣除額的總和(即$132,000+$60,000=$192,000),因此選擇合併報稅較為有利。不論保費由哪一方繳付,均可申請總共扣稅$120,000,夫婦合共節省的稅款為$120,000X17%=$20,400。

 

夫婦其中一方無入息的情況

不過,如果夫婦其中一方沒有任何入息(即薪俸收入、租金收入及業務收入),便不能申請合併評稅,納稅一方的最高扣除額只是其個人上限的$60,000。即使夫婦各自購買了保費40,000元的合資格年金,亦只可以扣稅$60,000。

 

比較扣稅年金時,應考慮什麼?
 

不同的年金計劃有不同的特性,比較扣稅年金時,投保人可考慮以下產品特性:

投保年齡:不同扣稅年金設有不同的最低及最高投保年齡。

開始領取年金年齡:不同計劃有不同的領取年金年齡,但最低為50歲。

保費:扣稅年金的保費總額最少為18萬元。

繳付期:繳付期一般分為5年及10年,讓客戶能按財政能力作選擇。

領取期:領取期可分為10年及20年。

回本期:當累計的年金入息相等於已繳保費總額,便可視為「回本」,所需的時間便為「回本期」。

內部回報率:內部回報率是將現金流量,分別為全期年金保費的支出及年金收入,折現為相等現值的百份率。內部回報率愈高,保單的回報越大。此外,內部回報率可分為保證內部回部率及總內部回報率。總內部回報率的計算包括了非保證回報。

保費折扣:保險公司不定時推出保險推廣優惠,提供不同的保費折扣。

保費假期:由於保費繳付年期可長達10年,投保人若因經濟困難斷供,將會招致損失。部份年金計劃設有保費假期或失業保障,讓投保人能暫緩繳付保費。

 

年金扣稅貼士
 

  1. 由於你可以申請扣除由你配偶繳付的年金保費,因此應該由稅率較高的一方申請扣除,節省最多的稅款。
  2. 如果你所繳付的年金保費超過扣除額,而配偶未有用盡扣稅額的話,你可以選擇由配偶申請扣除部份保費,節省更多的稅款。
  3. 如你在提交報税表時沒有提出扣稅,你可在有關課税年度結束後的6年內,向稅局遞交R831表格(申請修訂評税通知書)申請扣稅。

 

安達人壽推出的「Gold富稅延期年金計劃」,是一款可扣稅的合資格延期年金產品。投保人可選擇5年或10年的繳費期,並靈活選擇於55歲或65歲開始收取年金。計劃為期10年,提供穩定的每月年金收入,讓您的退休黃金十年更加安心無憂。

 

計劃的年金入息包括保證金額,並每年增長5%,以應對通脹壓力。此外,還有非保證的額外金額,為您增加收入保障。年金期滿後,將支付保證及非保證期滿紅利。如投保人在年金期開始前確診完全及永久傷殘,計劃更會額外提高保證每月年金入息10%。整個投保過程簡便,無需身體檢查即可輕鬆完成申請。

 

年金扣稅常見問題
 

1. 年金扣稅上限是多少?

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 (TVC)及合資格延期年金 (QDAP)的扣稅上限為合共$60,000。

 

2. 誰符合年金扣稅資格?

自 2019/20 課税年度起,如果你或你同住配偶是保單持有人,並繳付年金保費,便可申請扣稅。不過,有關保單的年金領取人必須為你自己或配偶,並且在有關課税年度內持有香港身分證。值得注意,你可以申請扣除由你配偶繳付的保費,但你與配偶不能就同一筆款項申請扣除。如要分攤扣稅額的話,你與配偶必須達成協議,否則申請不會獲稅局考慮。

 

3. 如何申報年金扣稅?

如要申請扣除合資格年金保費,你可在報稅表的第10部,填寫你或配偶作為年金領取人的合資格年金保費。保單可能設有附加保障及保費徵費,這些都不計算在合資格保費內,不能用作稅務扣除。因此,為方便投保人填寫報稅表,保險公司每年會在課稅年度結束 (即3月31日) 後40日內向投保人提供保單年度摘要,列出該年度已繳交的合資格保費金額。

 

4. 年金扣稅有什麼好處?

年金扣稅可讓你節省更多的稅款。換言之,你付出更少的保費,但得到同樣的年金回報。

 

5. 除了年金之外,還有其他扣稅方法嗎?

合資格延期年金為「扣稅三寶」之一,其餘兩寶為自願醫保 (VHIS)及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 (TVC)。納稅人能夠把自己及家人的保費支出或理財產品供款用來扣減需要繳稅的入息。

此外,還有其他的扣稅方法,包括住宅租金的税項扣除、認可慈善捐款、個人進修開支、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或認可職業退休計劃供款、居所貸款利息、為獲取物業出租收入而支付的利息,以及長者住宿照顧開支。



 

 

 

免責聲明:本文刊載的資料只供參考。安達人壽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安達人壽概不負責。本文中的資訊、觀點和意見,純粹根據一般情況而提出,當中並無顧及個別人士的具體情況。該等資訊、觀點和意見不應取代專業意見。你應自行評估本文刊載的內容。如有需要,你亦可考慮尋求獨立專業意見。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可能存在差異,投保前須了解清楚、分析和比較從而找出合適的保險產品。上述資料並不構成向香港以外地區出售保險產品的要約、游說購買或提供保險產品的邀請。安達人壽保留隨時修改及刪除本文或其中任何內容的權利而不另作通知。

本文中的「安達人壽」指安達人壽保險香港有限公司。

 

網上聯絡我們
網上聯絡我們

有疑問或需要更多資料?

聯絡我們以了解我們可如何協助貴公司在潛在的風險中提供保障。